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導尿管后,或拔除導尿管48小時內發(fā)生的泌尿系統(tǒng)感染。留置導尿管容易導致尿路感染,在疾病治療后需要遵醫(yī)囑盡早拔除導尿管,預防或者減輕尿路感染的常見方法如下:
1、置管前:嚴格掌握留置導尿管的適應證,仔細檢查無菌導尿包,如果導尿包過期、外包裝破損、潮濕,應立即更換。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尿道等情況選擇合適大小、材質的導尿管,最大限度的降低尿道損傷和尿路感染,對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當采用密閉式引流裝置。治療原發(fā)疾病時,比如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留置導尿管的前三天可以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
2、置管中:認真洗手后戴無菌手套導尿,在留置導尿管的時候一定要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減少在留置導尿管過程中把外界的致病細菌,或者條件致病細菌帶入尿道內,增加感染發(fā)生的幾率,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適的消毒劑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圍皮膚黏膜,棉球不能重復使用,如導尿管被污染應當重新更換;
3、置管后:妥善固定導尿管,避免打折、彎曲,懸垂集尿袋,保證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尿液反流,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裝置密閉、通暢和完整,活動或搬運時夾閉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注意導尿管護理,定期擦拭尿道口,及時去除從尿道流出的分泌物,定時夾閉導尿管。另外要多喝水,多排尿,減少尿堿在尿道內的沉積,通過尿液來沖刷導尿管,也可以減少導尿管相關的感染發(fā)生,同時要增加抵抗力、避免喝酒等。如果需要留取尿標本,應在消毒后留取。
除此之外,有條件者,可盡量讓患者住單人病房,避免和感染的患者同住一個病房。在拔導尿管或者更換導尿管時,可遵醫(yī)囑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進一步減少感染的發(fā)生。如果患者反復出現尿路感染,可能提示不太適合通過尿道放置導尿管,必要時也可以進行膀胱造瘺,注意是針對需要長期留置導尿管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尿量,觀察尿色變化,如果尿液比較黏稠,顏色比較深,需要多喝水或進行尿液檢查。如果預計要長期留置導尿管,一般建議進行膀胱造瘺,避免長期尿道內置管導致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如急性附睪炎、前列腺炎等感染發(f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