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嬰兒臍疝主要表現為在臍部有突出的可復性腫塊,大小不一,腹部壓力增大時臍疝脫出,安靜時腫塊消失。
嬰兒臍疝為先天性臍部發育不全,其發病原因是臍環閉鎖不全或薄弱所致。
癥狀嬰兒臍疝大多于臍部出現腫塊,呈圓形或卵圓形,疝囊大小不一,直徑多為1cm左右,也有超過3-4cm者,多見于低出體重兒。疝囊頸一般不大,當啼哭、站立或用勁時,疝塊增大緊張,無其他癥狀,靜息時可消失,通常不發生嵌頓。
嬰兒臍疝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嬰兒臍疝多是由于臍環關閉不全或薄弱,當腹內壓增加時,如咳嗽、哭泣、便秘等,腹腔內容物由臍環處向外突出到皮下,從而形成臍疝。
治療因臍疝尚有遲至1-2歲時自行關閉的可能,嬰兒臍疝一般不需要采取手術治療,可以等待,或采取貼膠布療法。但如果發生嵌頓或穿破等緊急情況,必要時采取手術療法。已經滿2周歲,臍疝環直徑>1.5cm者宜用手術治療。
[1]湯紹濤.小兒外科手術要點難點及對策(精).科學出版社, 2017.
[2]張金哲. 張金哲小兒外科學(上下)(精)[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3]蔡威、張濰平、魏光輝.小兒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