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獨立行走,是因為孩子年齡尚小嗎?家長需要引起重視,該癥狀很可能表明有較大的隱患。
阻礙孩子茁壯成長的怪獸——腦癱
腦癱是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缺血缺氧性腦病、早產、高膽紅素血癥、顱內出血等因素可能會引起腦癱,患兒可能會出現(xiàn)運動障礙、姿勢異常的癥狀,還可能會伴隨智力低下、癲癇、語言障礙、精神行為異常等癥狀。
家長們知道嗎?腦癱表現(xiàn)分為臨床分型和癱瘓部位分型,一般來說,臨床分型分為痙攣型、不隨意運動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癱瘓部位分型按癱瘓部位可分為單癱、雙癱、三肢癱、偏癱、四肢癱。
變身“奧特曼”,打敗小怪獸
對于未能自主生活的孩子而言,家長在飲食調理、康復訓練方面都有著不可缺失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如果孩子要當“奧特曼”,對抗腦癱癥狀,除了要積極配合我們治療外,也要聽家長的話,好好吃飯。想打敗腦癱這個小怪獸,建議孩子平時要多吃高鈣、高纖維素、高蛋白等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可以均衡營養(yǎng),有效避免營養(yǎng)不良。如果有咀嚼功能障礙或吞咽障礙的孩子,在飲食上更需要注意,可以吃流質或半流質類食物,更有利于食物消化,也降低了孩子在進食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
“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最強輔助已上線
家長要多觀察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行為異常,一定要第一時間前往醫(yī)院進行診治。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平日里孩子的房間可以適當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暢;注意天氣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物,避免孩子著涼感冒;由于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可能相對較差,所以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吃油膩食物,比如蛋糕、肥肉、奶油等,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日常生活中可以督促孩子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此來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康復治療之路可能有些漫長,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定期到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進行康復訓練,比如家庭康復、引導式教育、感覺整合訓練、音樂治療等。在康復過程中孩子如果有哭鬧、不配合的情況,家長也要耐心安撫,培養(yǎng)孩子積極、樂觀、不怕困難的品質。此外,孩子面臨的挑戰(zhàn)可能持續(xù)時間較長,家長需要提前培養(yǎng)孩子成年后的各項必備生活技能,特別是在學習、溝通方面,確保孩子可以較為獨立地在社會上生存。
讀到這里,相信家長對腦癱有一定的認識了。孩子的未來依舊充滿光明,家長不能被腦癱嚇到,因為你們是孩子最堅強的后盾,要教會孩子勇敢,勇敢地面對它,戰(zhàn)勝它。你們將會成為孩子最強輔助,幫助孩子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參考文獻】
[1]賈建平,陳生弟等.神經(jīng)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408-411.[2]黃紹良,陳述枚,何致賢.小兒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03-806.
[2]吳德,唐久來.2017年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ICE)腦性癱瘓指南解讀[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24):1862-18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