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是一種慢性系統性血管炎癥性疾病。目前在臨床上診斷白塞病的標準主要有兩個,分為臨床癥狀分類標準和積分制分類標準。
一、臨床癥狀分類標準1、口腔潰瘍:口腔內形成有疼痛感的潰瘍,表面可覆蓋白膜,癥狀常反復發作;
2、外陰潰瘍:女性陰唇和男性陰囊、陰莖處有紅色的潰瘍形成,有痛感,可反復發作;
3、眼炎:包括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炎,反復發作可導致視力障礙;
4、皮膚病變:包括結節紅斑、假性毛囊炎和丘疹、膿皰疹等;
5、針刺反應:拿粗針刺皮膚的時候出現膿皰疹,稱為針刺試驗陽性,為診斷的金標準。
以上五點中以反復口腔潰瘍的癥狀最為重要,在這個基礎上,另外四條當中有兩條就可以診斷為白塞病。但白塞病臨床癥狀也可以出現在其他疾病中,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血管炎反應性關節炎等。所以在診斷時也要結合實驗室檢查、查體等與其他疾病詳細鑒別。此外,如果患者懷疑自己患有白塞病,還可結合腸鏡檢查、下消化道造影、血管造影等相關檢查進行確診。
二、積分制分類標準積分制的分類標準,主要包括眼睛的損傷占2分,外生殖器的潰瘍占2分,口腔反復潰瘍占2分,皮膚的損傷占1分,中樞神經系統表現占1分,血管炎表現占1分,針刺試驗陽性占1分。上述所有癥狀加起來為10分,如果患者得分在4分或以上,需要考慮白塞病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