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大腿根部癢有疙瘩的原因包括濕疹、股癬、皮膚干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接觸性皮炎。建議及時就醫,根據原因遵醫囑治療。
1、濕疹:孕期身體激素水平變化,免疫功能可能出現波動,再加上大腿根部容易出汗、摩擦等,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容易誘發濕疹,表現為局部皮膚有紅斑、丘疹,伴有明顯瘙癢,邊界不太清晰,還容易反復發作。要保持大腿根部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搔抓、熱水燙洗,可外用地塞米松乳膏、氫化可的松乳膏、爐甘石洗劑等藥物,減輕炎癥、止癢,平時盡量穿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刺激。
2、股癬:這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孕期女性身體抵抗力可能相對下降,若大腿根部皮膚接觸到真菌,如紅色毛癬菌等,真菌就會在此處滋生繁殖,破壞皮膚正常結構,除了有疙瘩外,還會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脫屑,瘙癢明顯。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換內褲,不和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可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按療程規律涂抹,抑制真菌生長,緩解癥狀,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再次感染。
3、皮膚干燥:孕期皮膚的水分需求增加,若沒有做好保濕工作,大腿根部皮膚水分流失,變得干燥粗糙,角質層容易堆積,進而出現瘙癢、起疙瘩的情況,還可能伴有脫屑現象。可涂抹具有保濕功效的護膚品,如凡士林潤膚霜、尿素維E乳膏、甘油護膚液等,每日多次涂抹大腿根部皮膚,保持皮膚滋潤,緩解瘙癢癥狀,同時要多喝水,保證身體水分充足。
4、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孕期體內激素水平改變等因素可能引發這種病癥,膽汁酸代謝異常,膽汁酸在血液中淤積,會刺激皮膚神經末梢,導致皮膚瘙癢,大腿根部等部位容易出現抓痕、疙瘩等表現,還可能伴有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就醫,進行肝功能、膽汁酸等相關檢查,在醫生指導下可口服熊去氧膽酸片、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考來烯胺散等藥物,降低膽汁酸水平,緩解癥狀,并且要密切監測胎兒情況。
5、接觸性皮炎:如果大腿根部接觸了某些刺激性物質,如新換的洗衣液未漂洗干凈殘留的化學成分,或者對內褲材質過敏等,接觸部位會迅速出現邊界相對清晰的疙瘩,伴有瘙癢、灼痛等癥狀。要盡快脫離致敏原或刺激物,用清水沖洗大腿根部皮膚,可外用丹皮酚軟膏、復方樟腦乳膏、鹵米松乳膏等藥物,緩解皮膚的過敏、炎癥反應,減輕瘙癢,若癥狀嚴重需及時就醫診治。
孕期大腿根部癢有疙瘩不要自行盲目用藥,應先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觀察自身及胎兒情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皮膚護理,避免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