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次面診
對于這位56歲患者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患者自己描述說平素身體體健,末次月經至今有9個月,因為一個月前出現無誘因陰道點滴出血,未給予重視,因前幾天癥狀突然加重,所以來我院進行檢查,經過宮頸篩查提示16型HPV陽性,TCT提示: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患者為求進一步系統性治療,門診以“宮頸上皮內瘤變”入院,患者自發病以來,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體重無消瘦,患者否認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心臟病史,否認肝炎病史及其密切接觸史,否認結核病史及其密切接觸史,否認手術史,否認外傷史,否認過敏史。
二、
治療經過
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各項檢查指標無異常,在全麻下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術中見子宮常大,壁光滑,雙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遂實施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術中失血約為300ml,輸液約為3500ml,留置導尿管引流通暢,尿量約為700ml,腹腔引流管在位,未輸血,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病理送檢?;厥仪闆r:體溫:36.6℃,脈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50/90mmHg,心肺正常,腹平軟,切口無滲出,陰道無流血。
術后治療計劃:一級護理,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補液等對癥治療,固定好引流管,防止脫落,并觀察引流管的引流情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及重癥監護。
術后病理回報手術標本檢查與診斷(含顯微攝影術):(廣泛性子宮+雙附件)1.宮頸浸潤性鱗狀細胞癌,角化型,大小2.0×1.8×1.7cm,周圍局灶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累及腺體;2.癌侵及淺纖維肌層;3.未見明確管癌栓及神經侵犯;4.雙側宮旁及陰道壁切緣未見癌累及;5.子宮平滑肌瘤;6.萎縮性子宮內膜;7.雙側輸卵管未見病變,右輸卵管系膜副中腎管囊腫;8.左卵巢漿液性囊腺瘤,右卵巢濾泡囊腫;9.淋巴結未癌轉移0/27:右宮旁淋巴結0/1,(左側淋巴結)0/9,(右側淋巴結)0/17。
三、治療效果
在術后12天,患者及其家屬要求辦理出院,患者自述無任何不適癥狀,經查體顯示一般狀態良好,生命體征平穩,心肺未聞及異常,腹平軟,無壓痛,陰道無流血,飲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腹腔引流管在引液少于10ml時,以予拔除,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向上級醫師報告后,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以及檢查結果,遂準許患者出院,并囑患者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
四、注意事項
1、注意休息,加強營養,以低鹽、低脂、優蛋白飲食為主,每天可食用食鹽不超過2克,選用脫脂奶,肉湯去油,可以食用些魚類,瘦肉等,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2、休息一個月,一個月后復查,禁性生活及盆浴3個月。
3、定期復查,術后2-3年內每3個月隨訪1次,3年后每6個月1次,5年后每年一次。
4、攜帶術后病理進一步至腫瘤內科診治,根據病情進行下一步治療方案。
5、定期全身體檢,病情變化或不適隨診。
五、個人感悟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組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的統稱。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和宮頸原位癌,反映宮頸癌發生中連續發展的過程。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發生,具有隱蔽性,瘤變的發生初期在臨床上并無明顯的癥狀表現。一些患者可能出現白帶異常、宮頸肥大、宮頸充血等臨床表現。本文中的患者主要是出現了無誘因的陰道點滴出血,宮頸篩查提示16型HPV提示:陽性,TCT提示: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診斷結果為: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立即要求住院,進行下一步的治療。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后,立即為患者進行手術,術后患者術后恢復較好。
宮頸上皮內瘤變,包括低級別病變和高級別病變。主要原因是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也就是高危HPV感染,是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發生的病因。對于有性生活女性,要每年進行宮頸癌的篩查,如宮頸細胞學檢查及人乳頭瘤病毒的篩查,對于預防和早期篩查出宮頸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再次呼吁有性生活的女性要定期婦科體檢,保護好自己的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