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醫中,腦出血是指一種原發性的腦實質內出血疾病,在中醫里稱為中風或卒中,而中風又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其區別在于患者癥狀的輕重以及治療方法不同。
中經絡多見于程度較輕的患者,無神志的改變,多表現為肌膚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言語不清晰或半身不遂等癥狀。治療以祛風養血、通絡、滋補肝腎為主,可用鎮肝熄風湯進行治療。
中臟腑的臨床癥狀比中經絡重,主要表現為神志的改變,患者可突然暈倒或不省人事。中臟腑中又分為閉證跟脫證,而閉證又分為陽閉和陰閉,陽閉的主要表現是以陽癥為主的癥狀,如面赤身熱、口臭、煩躁不寧和苔黃膩。如是陰閉的表現,主要以陰癥為主,如面白唇暗、靜臥不煩、四肢不溫、苔白膩等,閉證一般可用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等藥物進行治療。脫證則表現為不省人事,會出現目合口張、手撒肢冷、汗多,或大小便失禁、肢體癱軟等癥狀,脫證是氣陽兩虛導致,需應用大劑量的補氣補陽的藥物進行治療。對于中風患者,一般除用藥物治療外,還需配合針灸和功能鍛煉。
中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積極的康復鍛煉。在疾病急性期及早對患者進行診治,因患者癥狀不同,患者的康復期可能需幾個月至數年不等,需調整好心態積極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