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先天性心臟病是基礎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見的一類,一般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于心臟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而引起的心血管畸形,一般出生時即存在。該疾病一般與遺傳因素以及環境因素有關,患先天性心臟病的父母,其子女患病率一般高于其他人群。
根據癥狀表現,先天性心臟病分為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通常表現為輕者無癥狀,重者出現勞累后心悸、胸悶、氣短、多汗、乏力等,小兒可能會表現為拒食、嗆咳等;右至左分流的先心病,一般是先天性心臟病中最嚴重的類型,一般表現為全身青紫,血氧飽和度降低和全身發熱等癥狀;無分流的先心病,一般表現為乏力、心悸、呼吸困難、氣短等,還可能伴有胸痛、水腫等癥狀。
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一般應該減少體力活動,減少心臟對外周器官的供血,必要時會采取吸氧,以緩解患兒缺氧而導致的呼吸困難及胸悶等癥狀。此外,先天性心臟病的藥物治療只能緩解一些癥狀、減緩病情發展進程,并不能治愈先心病。對于情況較嚴重的患者,一般還會用到手術治療,一般包括傳統心臟外科手術、姑息手術治療、胸腔鏡手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