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艾灸是以艾絨制成的各種灸材為治療工具,通過點燃后的熱量,靠近或接觸病變部位或穴位,刺激局部以達到一定的治療目的特殊中醫外治方法。
艾灸時皮膚起水泡,這不是燙傷,而是身體由內向外排毒的一種表現,也是身體濕氣寒氣重的表現。若艾灸時距離皮膚太近或艾灰脫落則可導致皮膚燙傷。
癥狀1.艾灸起水泡
艾灸起水泡主要表現為單純的水泡,水泡周圍皮膚不會出現紅腫,起水泡后可以繼續在水泡的位置施灸,數次后水泡就會自行潰破,潰破后仍然可以繼續施灸直到結痂。有的患者的水泡是透明無色的,為寒濕的表現;有的水泡是黃色的,說明體內郁熱,若水泡是血水樣,則說明體內濕毒盛。患者一般無明顯的灼燒感,部分患者可自覺輕微疼痛。
艾灸起水泡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2.艾灸燙傷
艾灸燙傷表現為局部紅腫明顯,有大小不一的水皰形成,內含淡黃色澄清液體。水皰皮若剝脫,可見創面紅潤、潮濕?;颊叱L弁疵黠@,有灼熱感。
艾灸燙傷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治療艾灸起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不用處理,大一點的水泡可以用消毒針頭把水泡刺破,放出里面的泡液,然后保持創面的干燥,避免碰水,避免摩擦,傷口可以自行愈合。艾灸燙傷若出現小水皰無須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皰較大,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皰內液體,覆蓋消毒紗布并保持干燥,也可服用黃連上清丸、犀角地黃丸,或外用京萬紅軟膏、生肌愈皮膏等治療。本治療方式具有一定風險,須由專業人員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