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后凹積液可能是生理性積液、盆腔炎、異位妊娠、黃體破裂、盆腔腹膜結核等情況導致,若發現子宮后凹積液應及時就醫,遵醫囑用藥。
1、生理性積液:在月經期或排卵期,盆腹腔臟器可能有少量滲出液聚積在子宮后凹,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積液量少,無不適癥狀,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吸收。
2、盆腔炎:盆腔內的炎癥可刺激周圍組織滲出炎性液體,積聚在子宮后凹,多伴有下腹部墜脹、疼痛,常在性交、活動后加重,還可能有發熱、白帶增多等癥狀?;颊呖勺襻t囑使用頭孢克肟膠囊、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
3、異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發育,如輸卵管妊娠破裂或流產時,血液可積聚在子宮后凹,常伴有停經、腹痛、陰道不規則出血等癥狀。需及時就醫,可能需要手術或藥物治療。
4、黃體破裂:黃體期因外力作用、同房等因素導致黃體破裂,黃體破裂出血可積聚在子宮后凹,表現為突發的一側下腹部疼痛。若出血少可保守治療,若出血多需手術。
5、盆腔腹膜結核:結核菌感染盆腔腹膜,引起炎癥反應,產生滲出液,可伴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癥狀。需要抗結核治療,患者應該遵醫囑使用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乙胺丁醇片。
平時要注意觀察是否有腹痛、腹脹、發熱、陰道分泌物異常等癥狀,以及這些癥狀的變化情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若積液量多或伴有嚴重不適,應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