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老人頭上長疙瘩通常是脂溢性皮炎、毛囊炎、尋常疣、皮膚腫瘤、頭皮血腫等原因所致。建議患者及時就醫,謹遵醫囑對癥治療,緩解病情。
1、脂溢性皮炎: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功能雖有所下降,但仍可能出現分泌失調。頭皮油脂分泌過多,馬拉色菌等微生物滋生,引發炎癥反應,使得頭皮出現紅斑,上面覆蓋油膩性鱗屑,可伴有瘙癢,嚴重時可出現疙瘩樣皮疹,邊界不清,常與頭皮的脂溢性脫發同時存在。建議謹遵醫囑,外用二硫化硒洗劑洗頭,外用他克莫司軟膏,口服B族維生素藥物,如維生素B6片。
2、毛囊炎:因細菌感染頭皮毛囊引起。老年人皮膚抵抗力下降,頭皮清潔不及時或搔抓等因素易誘發。表現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有疼痛,疙瘩頂端可出現白色膿皰,周圍頭皮可有輕度紅腫,數目可單個或多個,可反復發作。建議謹遵醫囑,外用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羅星軟膏,嚴重時口服頭孢克洛膠囊。
3、尋常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病毒在頭皮上皮細胞內復制,導致頭皮出現黃豆大小的疙瘩,表面粗糙,質地堅硬,呈乳頭樣增生,顏色可為灰白色、褐色等,一般無自覺癥狀,偶有壓痛,可單發或多發。建議謹遵醫囑,可采用冷凍治療、激光治療、手術切除等方法去除。
4、皮膚腫瘤: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等,在老年人中發病率相對較高,可能與長期紫外線照射、遺傳、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關。頭皮上出現結節狀或菜花狀疙瘩,生長緩慢,表面可破潰、出血,邊界不清,質地較硬,常伴有疼痛、瘙癢等癥狀,需要及時進行病理檢查確診。建議謹遵醫囑,根據腫瘤類型、分期等進行手術切除、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5、頭皮血腫:老年人可能因頭部輕微碰撞、摔倒等外傷導致頭皮下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腫。表現為頭皮局限性腫塊,有波動感,初期疼痛明顯,隨著時間推移疼痛減輕,腫塊可能逐漸吸收變小,但如果血腫較大或合并感染,會出現發熱、頭痛等癥狀。建議謹遵醫囑,在受傷初期可冷敷,減少出血,后期可熱敷,促進血腫吸收,若合并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呋辛酯片。
70多歲老人頭上長疙瘩不容忽視,不要自行擠壓、搔抓或隨意用藥。應及時就醫,向醫生詳細描述疙瘩出現的時間、部位、大小、形態、是否有伴隨癥狀以及近期的生活情況等。配合醫生進行全面檢查,如皮膚鏡檢查、病理檢查等,以確定病因,然后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定期復查,觀察疙瘩的變化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