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此種技術主要是利用波長極短的機械波回聲來描述所探測的組織器官。超聲檢查依靠回聲強弱的不同,分為無回聲、低回聲、等回聲、高回聲、強回聲。
1、無回聲:如果表現為無回聲,多是代表囊腫或者積液,比如肝實質內可見類圓形無回聲腫塊,即為肝囊腫。胸腹腔間隙內可見散在無回聲區域,即為胸、腹腔積液;
2、低回聲:低回聲指與周圍組織相比低的回聲,低回聲多見于灶狀分布的脂肪組織、良性病灶,比如卵巢良性包塊,可表現為低回聲;
3、等回聲:如果表現為等回聲,多見于正常的肝臟、脾臟、甲狀腺實質,以及膽囊、膀胱、囊腫等液體腔隙。也有可能病灶與周圍組織的回聲一致,如甲狀腺中發現等回聲的結節,這是與甲狀腺本身相比較而得來的結果;
4、高回聲:如果在實性器官內發現高回聲區域,則代表此器官發生了病變,而具體性質需要綜合分析。如果發現肝實質內高回聲團塊,要進一步采取肝臟血管造影檢查,可能隨著時間進展,表現為向心性填充,則說明此病變為典型的血管瘤。如果檢查時動脈期明顯強化,靜脈期快速廓清,則是肝細胞性肝癌的典型表現;
5、強回聲:如果表現為強回聲,多是代表鈣化灶或結石,比如膽囊內多發強回聲伴后方聲影,隨著體位變動而變動,則是膽囊多發結石的超聲表現。
臨床檢查中在二維超聲檢查的聲像圖上,主要依據人體組織內部的聲阻抗,以及聲阻抗差的大小來區分五種回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