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下側邊緣癢,可能是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如濕疹、乳腺炎等原因,原因不同,處理不同。
1.生理因素:
首先是生理性造成的,就像在乳暈的周邊存在汗腺和皮脂腺,如果皮脂和汗液有進行分泌,可能會伴隨著出現瘙癢的情況。要是長期都佩戴化纖材料的內衣,這種材質不是很好,乳房受到刺激之后也會引發瘙癢。
或者長期佩戴內衣的尺碼不適合,對乳房造成了過度的壓迫,乳房肌膚不斷受到摩擦也會引起瘙癢,可出現乳房下側邊緣癢。因此要注意乳房清潔,避免化纖類衣物,穿戴尺碼適合的內衣。
2.病理因素:
(1)濕疹: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多發于臉部、頸部、背部、手部等部位,明顯的表現就是皮疹和瘙癢,多由炎癥感染、內分泌失調、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和皮膚瘙癢,可出現乳房下側邊緣癢。
一般治療,盡量減少外來刺激,停止用藥、避免接觸過敏原。藥物治療,無水皰、糜爛、滲出時,可使用爐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乳膏或凝膠。
大量滲出時應選擇冷濕敷來起到消毒抗炎的作用,如3%硼酸溶液、0.1%鹽酸小檗堿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如果瘙癢明顯的,可以口服一些抗炎止癢的藥物,比如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嗪片等。
(2)乳腺炎:伴或不伴微生物感染的乳腺組織炎癥,哺乳期乳腺炎表現為乳房紅、腫、熱、痛,非哺乳期乳腺炎為慢性起病,有腫塊、疼痛。乳頭可能會溢出漿液性、乳性,甚至是血性的液體,這些液體會濕潤乳頭及乳暈周圍皮膚,產生對皮膚的刺激,形成乳房下側邊緣癢。
一般治療,早期哺乳期乳腺炎通過以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癥狀,改善預后。保持清潔、排盡乳汁、局部冷、熱敷等。
藥物治療,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初期可選用青霉素治療,可改為紅霉素。如治療漿細胞性乳腺炎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聯合甲硝唑控制炎癥反應,以及手術治療如乳房膿腫切開引流術、激光打孔。
以上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切不可盲目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