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藥大多是弱堿性物質,口服后能中和胃酸而降低胃內容物酸度,從而解除胃酸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侵蝕和對潰瘍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發揮緩解疼痛和促進愈合的作用。
抗酸藥又稱胃酸中和藥,是一類弱堿性化合物,服用后因胃內酸度降低,還可促進血小板聚集而加速凝血,有利于止血和預防再出血。此外,有的抗酸藥在中和胃酸的同時,可形成膠狀物,覆蓋于潰瘍面上,起保護和收斂作用。
在臨床上,按其效應分為吸收性抗酸藥、非吸收性抗酸藥,如碳酸氫鈉片、復方氫氧化鋁片等,理想的抗酸藥中和胃酸的作用強大而持久,使胃內容物的pH值維持在3.5以上,此時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大部分停止。另外,與胃酸作用不產生二氧化碳,不引起便秘和腹瀉,且沒有系統性效應。
抗酸藥常用于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酸分泌過多癥,建議上述患者前往消化內科就診,完善胃鏡檢查、血常規檢查等,明確自身情況,嚴格聽取醫生建議使用抗酸藥物進行治療,可幫助緩解惡心、反酸、噯氣等不適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