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散寒、補氣養血的中成藥通常有桂附地黃丸、附子理中丸、參茸鹿胎膏、金匱腎氣丸、四逆散等,建議患者用藥前就醫咨詢,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1、桂附地黃丸:該藥物由肉桂、附子、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組成,具有溫補腎陽、溫經散寒、補氣養血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痿冷、小便不利、痰飲喘咳等癥狀。需注意,感冒發熱者、陰虛內熱者、孕婦應禁用。
2、附子理中丸:該藥物由附子、黨參、白術、干姜、甘草組成,具有溫中健脾、溫經散寒、補氣養血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癥狀。需注意,感冒發熱者不宜服用,孕婦慎用。
3、參茸鹿胎膏:該藥物由杜仲、人參、化橘紅、熟地黃等成分組成,具有調經、補氣養血、溫宮止帶,逐瘀生新的功效,用于月經失調、行經腹痛、四肢無力、子宮寒冷、赤白帶下、久不受孕、骨蒸勞熱、產后腹痛等病癥。需注意,孕婦忌服。
4、金匱腎氣丸:該藥物由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牛膝、車前子組成,具有溫補腎陽、溫經散寒、補氣養血、化氣行水的功效,臨床上用于腎虛造成的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癥狀。需注意,孕婦忌服,陰虛內熱者慎服。
5、四逆散:該藥物由柴胡、枳殼、白芍、甘草組成,具有透解郁熱、溫經散寒、補氣養血、疏肝理脾的功效,用于熱厥手足不溫、脘腹脅痛、泄痢下重等病癥。
用藥期間患者應注意觀察自身情況,若有不適,需要及早就醫診治。日常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主,適量吃芥菜、茄子、蘋果、香蕉等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