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干性壞疽皮損可累及腳背,局部皮膚壞死、發黑,呈焦痂狀態,伴有一定瘙癢感,可能與動脈粥樣硬化等有關,需遵醫囑治療。
癥狀干性壞疽的皮膚損害可發生在腳背部位,臨床可表現為局部表面皮膚發黑,表面明顯壞死,呈焦痂狀態,與健康部位之間存在明顯的分界線,部分表面有紅色的嫩肉,患者可伴有一定的瘙癢感或疼痛感。
干性壞疽腳背皮膚變黑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干性壞疽常因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血管阻塞所致,周圍小動脈閉塞癥,或皮膚微血管病變以及細菌感染,導致局部血流不暢,加之水分散失,使局部皮膚皺縮,從而導致患者腳背部位的供血不足,出現感覺異常,逐漸表面壞死,皮膚變黑。
治療干性壞疽需遵醫囑使用促血液循環藥物改善局部癥狀,如替格瑞洛片、鹽酸氟桂利嗪片、尼莫地平片等,如果保守治療無效,需要就醫進行手術治療,常用手術包括清創術、截趾術、血管重建手術等,可去除壞死組織,盡可能保留健康組織,以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1]步宏,李一雷.病理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3.
[2]谷涌泉.中國糖尿病足診治指南[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0,48(01):19-27.
[3]王明鳳.現代臨床護理常規與操作規范[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09-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