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擦傷后結痂表面發白,可能是正常愈合過程、感染、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組織壞死、藥物殘留等原因引起的,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1.正常愈合過程:在皮膚擦傷結痂初期,痂皮下方新生的組織血管較少,血液供應相對不足,且痂皮會阻擋部分光線折射,從而使痂皮表面呈現發白現象,這是傷口愈合的正常階段,隨著時間推移,下方組織進一步修復,血運改善,顏色會逐漸恢復正常。此時無需特殊處理,保持傷口清潔干燥,避免沾水,讓痂皮自然脫落即可,可適當涂抹碘伏進行消毒。
2.感染:若擦傷后沒有做好傷口護理,被細菌、真菌等病原體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時,可在痂皮表面形成白色膜狀物或導致痂皮整體發白,同時可能伴有局部紅腫、疼痛、發熱、滲液等癥狀。若是細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等抗生素藥膏,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膠囊、羅紅霉素膠囊等抗生素;若是真菌感染,可外用酮康唑乳膏、鹽酸特比萘芬乳膏、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必要時口服伊曲康唑膠囊、鹽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膠囊等抗真菌藥,同時加強傷口護理,定期換藥。
3.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受傷部位包扎過緊、長時間壓迫等可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受阻,痂皮及下方組織缺血缺氧,出現發白現象,還可能伴有局部麻木、發涼等。應及時調整包扎的松緊度,解除壓迫,可適當進行局部熱敷、按摩等促進血液循環,但要注意避免損傷痂皮,一般在改善循環后,癥狀會逐漸緩解。
4.組織壞死:擦傷較嚴重時,部分皮膚組織可能因缺血、感染等原因發生壞死,壞死組織在痂皮內可表現為白色,且質地較硬,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相對明顯。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就醫,醫生可能會對壞死組織進行清創處理,去除壞死部分,促進傷口愈合,術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上述提到的抗生素藥物,同時加強營養支持,促進組織修復。
5.藥物殘留:傷口處理過程中使用了某些藥物,如粉劑類藥物,在結痂過程中藥物殘留于痂皮表面,可使痂皮發白。此時可使用生理鹽水輕輕擦拭,去除殘留藥物,但要注意動作輕柔,避免損傷痂皮和下方新生組織,之后繼續觀察傷口愈合情況,保持清潔干燥。
使用上述藥物時要謹遵醫囑。日常護理要注意保護傷口,避免再次受傷,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促進傷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