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月經陰道有灼燒感一般是陰道炎、尿道炎、過敏、外陰局部皮膚破損、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所致。建議患者及時就醫,謹遵醫囑對癥治療,緩解病情。
1、陰道炎:常見的陰道炎有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和滴蟲性陰道炎等。在月經期間,由于陰道內環境發生變化,酸堿平衡失調,有利于病菌滋生繁殖。例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月經期間陰道酸堿度改變,念珠菌大量繁殖,導致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樣,刺激陰道黏膜,引起灼燒感,同時還伴有外陰瘙癢,瘙癢癥狀明顯,常使患者坐立不安。建議患者謹遵醫囑,對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可使用克霉唑栓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月經期間要勤換衛生巾,避免穿過緊的內褲。
2、尿道炎:女性的尿道較短且與陰道相鄰,月經期間如果不注意衛生,細菌容易從尿道外口侵入尿道,引發尿道炎。炎癥刺激尿道黏膜,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以及陰道有灼燒感等癥狀,排尿時灼燒感可能會加重,有時還會伴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渾濁等情況。建議患者謹遵醫囑,需要進行尿常規檢查,確定感染的病原體,一般可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要多喝水,增加尿量,沖洗尿道,緩解癥狀。
3、過敏:使用了不合適的衛生用品,如衛生巾、護墊等,或者接觸了某些過敏原,如化纖材質的內褲、新換的洗衣液清洗的內褲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導致陰道和外陰出現灼燒感,還可能伴有皮疹、紅腫等癥狀。建議患者謹遵醫囑,要立即停止接觸過敏原,使用抗過敏藥物,如氯雷他定片等,同時更換合適的衛生用品和內褲,保持外陰清潔,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癥狀。
4、外陰局部皮膚破損:月經期間,由于使用衛生巾的摩擦、外陰瘙癢時搔抓等原因,可能會導致外陰局部皮膚破損。破損的皮膚受到經血、分泌物等刺激,會產生灼燒感,疼痛明顯,尤其是在活動或更換衛生巾時加重,同時可能伴有少量出血。建議患者謹遵醫囑,要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再次損傷,可使用碘伏消毒破損處,涂抹紅霉素軟膏等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5、激素水平變化:月經期間,女性體內激素水平波動,雌激素水平相對下降,可能會導致陰道黏膜變薄、干燥,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從而產生灼燒感,一般癥狀相對較輕,沒有明顯的分泌物異常。建議患者謹遵醫囑,通常不需要特殊藥物治療,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外陰,可適當使用潤滑劑緩解陰道干燥,隨著月經周期的結束,激素水平恢復正常,癥狀會逐漸緩解。
來月經時陰道有灼燒感需要關注,如果癥狀較輕,可以先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觀察癥狀是否緩解。如果灼燒感癥狀嚴重或伴有其他異常,如發熱、陰道分泌物異味、腹痛等,建議及時就醫。醫生會通過婦科檢查、白帶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等確定病因,然后進行針對性治療。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選擇合適的衛生用品,避免接觸過敏原,以預防此類問題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