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斷了是否能長到一起,需要根據骨折嚴重程度和營養狀態等因素進行判斷。
若骨折不嚴重,營養狀態較好,骨頭斷了一般還能長到一起,隨著時間推移,斷端可恢復正常;若骨折較為嚴重,或營養狀態較差,導致骨痂形成緩慢,可出現骨折延遲愈合,甚至出現不愈合的情況,導致骨頭長不到一起。如果超過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時間(一般為4~8個月),骨折斷端仍未出現骨折連接,稱為骨折延遲愈合;如果超過9個月未愈合,延遲治療3個月仍達不到骨性愈合,稱為骨折不愈合。
骨折可以從治療方式、營養、功能鍛煉等方面來促進恢復。若骨折不嚴重,可以通過臥床休息、減少活動、佩戴支具等保守治療促進骨折的愈合。若骨折嚴重,可以通過行骨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營養上可以通過攝入魚蝦、豆制品、牛肉等富含鈣的食物,促進骨痂的形成,加快骨折愈合;還可以通過在醫生指導下,加強骨折部位功能鍛煉,在3個月內的愈合期,多以臥床鍛煉為主,在3個月后的恢復期,可加強骨折部位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應定期前往醫院行X線等輔助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動態觀察恢復情況。避免負重和高強度勞作,勞逸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