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將肝素打到血管里會增加局部出血風險、胎盤早剝、胎兒出血、母體凝血功能紊亂、過敏反應等,建議及時就醫。
1.增加局部出血風險:肝素是一種抗凝藥物,當誤注入血管后,會使血液的凝固過程受到抑制。孕婦在孕期本身血管就處于相對高凝狀態以減少分娩時出血,但肝素進入血管可能導致局部穿刺部位出血不易停止,形成血腫,甚至可能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自發性出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增加孕期出血性風險,影響孕婦的身體健康和胎兒的安全環境。
2.胎盤早剝:過量的肝素進入血管循環后,可能影響胎盤部位的凝血功能。胎盤是胎兒獲取營養和氧氣的重要器官,若凝血異常,可能導致胎盤過早從子宮壁剝離,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產科并發癥。胎盤早剝會引起劇烈腹痛、陰道出血,嚴重時可導致胎兒窘迫、胎死宮內,對母嬰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3.胎兒出血:肝素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循環,由于胎兒的凝血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肝素的抗凝作用更為敏感。一旦肝素在胎兒體內發揮作用,可能導致胎兒出現顱內出血、臟器出血等嚴重情況,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甚至可能造成胎兒神經系統等多方面的永久性損傷,導致胎兒出生后出現殘疾或發育障礙。
4.母體凝血功能紊亂:持續的肝素作用于母體血管系統,會干擾正常的凝血與抗凝平衡。除了增加出血風險外,還可能導致母體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等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DIC會使全身小血管內廣泛形成微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進一步加重出血傾向,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母體生命。
5.過敏反應:部分孕婦可能對肝素過敏,當肝素注入血管后,可能迅速引發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癥狀,嚴重的過敏反應可導致過敏性休克,若搶救不及時,會造成孕婦死亡,胎兒也會因母體循環衰竭而面臨嚴重危險。
孕婦使用肝素必須嚴格遵醫囑,醫生會根據孕婦的具體病情,如血栓前狀態、復發性流產病史等謹慎評估用藥劑量和途徑。在日常護理中,孕婦要密切關注自身身體變化,如有異常不適,如異常出血、腹痛等,應立即告知醫生。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腹部受到外力撞擊,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和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