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非特異性外陰炎可從癥狀表現、病史詢問、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查、鑒別診斷等方法鑒別,建議及時就醫咨詢,謹遵醫囑。
1、癥狀表現:患者常出現外陰皮膚瘙癢、疼痛、燒灼感,在活動、性交、排尿及排便時加重。外陰局部可能會出現紅腫,嚴重時可形成濕疹或潰瘍,長期慢性炎癥刺激還可能導致外陰皮膚增厚、粗糙、皸裂甚至苔蘚樣變。
2、病史詢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一些誘發因素,如是否長期穿緊身化纖內褲,導致外陰局部透氣性差、濕度增加;是否有不注意外陰清潔衛生的情況,如長時間不更換內褲、不清洗外陰;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因為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糖量高,容易刺激外陰皮膚引發炎癥;是否有長期局部應用刺激性藥物或衛生用品過敏史等。
3、婦科檢查:醫生通過婦科檢查可直觀看到外陰的形態變化。觀察外陰皮膚黏膜有無充血、腫脹、破損、潰瘍等,有無異常分泌物附著,同時檢查陰道、宮頸等部位,以排除其他婦科疾病導致的外陰癥狀。
4、實驗室檢查: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主要是檢測清潔度、有無病原體感染等。非特異性外陰炎患者的陰道分泌物檢查通常無滴蟲、假絲酵母菌等特異性病原體,但可能存在白細胞增多等非特異性的炎癥表現,以排除滴蟲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等特異性陰道炎引起的外陰炎癥。
5、鑒別診斷:需與其他外陰疾病相鑒別。如外陰尖銳濕疣,其典型表現為外陰部出現乳頭狀、菜花狀或雞冠狀贅生物;外陰癌多表現為外陰局部腫塊、潰瘍,質地較硬,且生長迅速;外陰硬化性苔蘚則以外陰及肛周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減退為主要特征。
同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預防非特異性外陰炎的發生和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