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在臨床被稱為腦梗死,是由于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的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梢越柚鶦T、MRI、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來明確診斷,以及確定病情的嚴重程度、病灶位置等。其中CT檢查顯示為低密度梗死灶,MRI顯示為T1加權像為低信號、T2為高信號,血管造影可見血管狹窄、閉塞。
1、CT:頭顱CT是最方便、快捷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但是對腦干、小腦等部位的病灶及微小病灶分辨率較差。早期有時不能顯示病灶,發病24小時之后逐漸顯示低密度梗死灶,發病2-15日之后可見均勻片狀或楔形的明顯低密度灶。CT增強掃描具有診斷意義,梗死后5-6日可出現增強現象,1-2周最為明顯,約90%的梗死灶會顯示出不均勻強化;
2、MRI:MRI彌散加權成像可以在腦梗死起病2小時內顯示出缺血病變,可以為早期治療提供重要信息。MRI可以清晰顯示早期缺血性腦梗死、腦干、小腦梗死、靜脈竇血栓形成等,梗死灶T1呈低信號,T2呈高信號,出血性梗死時T1加權像有高信號混雜;
3、血管造影:腦梗死患者可通過其發現血管狹窄、閉塞及動靜脈畸形等其他血管病變,可以為腦梗死等腦卒中的血管治療提供診療依據。
發生腦梗死之后,除進行影像學檢查之外,還應完善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等檢查項目,必要時進行腰椎穿刺以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完善對疾病的評估,從而幫助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