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肌酐和血肌酐的區別主要是產生形式不同、檢查方式不同、正常范圍不同、指標偏高的意義不同等。
1、產生形式不同:
尿肌酐主要是來源于血液經過腎小球過濾后隨尿液排出體外的肌酐。肌肉中通過不可逆的非酶脫水反應緩緩地形成肌酐,再釋放到血液中,形成血肌酐。
2、檢查方式不同:
尿肌酐一般通過尿液檢查,血肌酐一般通過抽血檢查。
3、正常范圍不同:
尿肌酐的正常范圍,嬰兒71~117μmol/(kg·d),兒童71~194μmol/(kg·d),青少年71~265μmol/(kg·d),成年男性124~230μmol/(kg·d),成年女性97~177μmol/(kg·d)。血肌酐的正常范圍,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兒童24.9~69.7μmol/L。
4、指標偏高的意義不同:
甲狀腺功能減退常常引起肌肉損傷,從而導致尿肌酐偏高。糖尿病早期常見腎臟高灌注、高濾過,從而導致尿肌酐偏高。血肌酐偏高有可能是腎功能損傷,即腎臟出現了問題,但是單純的血肌酐偏高還有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肢端肥大癥等。
單一檢測尿肌酐對于評估腎功能幫助不大,聯合血肌酐檢測兩項指標,可作為內生肌酐清除率的必需評估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