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累及下巴時,可出現紅色浸潤性斑塊、結節樣皮損,邊緣清楚。
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與感染密切相關,需遵醫囑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癥狀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可發生于下巴,表現為局部出現紅色浸潤性斑塊或結節,質地堅實,邊界清楚,可以逐漸擴大、增多,顏色變深,隆起成邊緣清楚的環狀,表面可因呈粗顆粒或乳頭狀而形似水皰,皮損經1-2個月后可自行消退,但易復發。
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下巴癥狀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與感染密切相關,多數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炎癥性腸病和妊娠也可能與本病相關。此外,多種藥物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也可誘發本病。本病的發病機制可能是機體對細菌等抗原物質產生的變態反應。
治療急性發熱性嗜中性皮病首先應祛除感染、腫瘤、藥物等誘因。治療上以糖皮質激素為首選藥物,也可聯合沙利度胺或氨苯砜等藥物治療,此外碘化鉀和秋水仙堿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藥物的使用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方洪元,邢衛斌,張秉新,徐海環.實用皮膚性病手冊.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366-368.
[2]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64-165.
[3]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