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類風濕關節炎逐漸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會出現嚴重的活動受損,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那么臨床上我們可以怎么診斷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呢?診斷標準又是什么呢?
一、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方法一般包括臨床表現、影像學以及實驗室檢查等,從這幾方面下手,對類風濕關節炎進行的診斷較為準確、全面。
首先我們可以從臨床表現進行判斷,類風濕關節炎作為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會導致患者晨僵持續一個小時以上,同時伴隨有三個以上的小關節腫脹,并且病程超過六周,還可能會出現對稱性關節腫、皮下有結節等癥狀。
其次,還可以從影像學方面進行診斷。如果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可以通過X射線對腫脹關節進行影像學檢查,通常影像會顯示出腫脹關節或者明顯的骨質疏松、關節間隙狹窄等病理性改變。
最后還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對類風濕關節炎進行診斷?;颊咝枰檠M行血清學檢查,如果血清檢查滴度大于1:32,以及類風濕因子呈陽性,說明可能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吹竭@,是不是覺得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大有門道呢,其實歷史上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研究還有三個時期!
二、類風濕關節炎三個時期的診斷標準,你中了幾條?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方法,會參考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標準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為人們診斷類風濕關節炎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歷史上類風濕關節炎在三個時期有不同的診斷依據,分別是1987年ACR提出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斷依據、2009年ACR/EULAR修訂的關于類風濕關節炎新的分類診斷標準以及2012年早期RA(ERA)分類診斷標準。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1987年最早出現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的專業診斷標準,ACR提出七點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標準:1.晨僵大于1小時,超過六周;2.三個或三個以上關節腫痛,超過六周;3.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超過六周;4.對稱性關節腫,超過六周;5.皮下結節也就是類風濕結節;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松和關節間隙狹窄;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要超過1:32。其中七點只要滿足四點,一般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2010年ACR/EULAR又修訂了關于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診斷標準,ACR/EULAR是美國風濕病協會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這套分類診斷標準采用評分制,包括以下4項,分別是關節受累的情況、血清學的檢查結果、急性期反應物是否正常以及癥狀持續的時間。其中只要評分超過6分,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梢詫φ障卤?,初步檢查自己的身體情況哦!
時間來到了2012年,2012年早期RA(ERA)提出新的分類診斷標準,更加簡潔、高效,其中包括5項,分別為:1.晨僵≥30分鐘;2.大于3個關節區的關節炎(14個關節區包括:雙側肘、腕、掌指、近端指間、膝、踝和跖趾關節);3.手關節炎;4.類風濕因子陽性;5.抗CCP抗體陽性。其中只要滿足三條或以上,且敏感性為84.4%以及特異性為90.6%,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
根據以上類風濕關節炎診斷方法以及診斷標準,可以準確、有效地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幫助患者進行預防以及治療,如果出現了相關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能拖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