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畸檢查是對孕婦在特定孕期進行的一項重要檢查,主要內容包括胎兒生長情況、胎兒結構異常、羊水狀況、胎位、胎盤位置等。
1、胎兒生長情況:通過測量胎兒的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等解剖結構長度,來評判胎兒的大小和生長速度,確保胎兒在母體內的正常發(fā)育。
2、胎兒結構異常:利用超聲檢查,篩查胎兒是否存在結構異常,如心臟畸形、神經(jīng)管缺陷、肢體畸形等。此外,還會關注開放性脊柱裂、無腦兒、成骨不全、腹裂和單心室等情況。
3、羊水狀況:檢查羊水量,確保胎兒在子宮內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4、胎兒:判斷胎兒的胎位,如頭位、臀位等,有助于分娩方式的選擇。
5、胎盤位置:檢查胎盤的位置和狀態(tài),確保胎盤沒有前置、低置等問題,保障胎兒的營養(yǎng)供應和母體的安全。
此外,其檢查內容還包括胎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具體情況建議就醫(yī)咨詢。需要注意的是,小排畸檢查是在特定孕期內進行的,一般為孕26周左右,用于復核大排畸檢查的結果,并補充可能遺漏的檢查內容。孕婦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小排畸檢查,如果檢查中發(fā)現(xiàn)異常,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