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郁熱由肝氣郁滯、飲食不節、脾胃受損等原因引起,常表現為口干、口苦、口有異味、面部紅熱、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多夢、小便黃、大便干結等現象,女性還可能會出現白帶異常,表現為白帶量多、色黃、有異味等表現。
1、肝氣郁滯:由于情緒不安、暴躁等因素導致肝臟疏泄功能減退,導致肝氣升發不及時,氣機郁結于肝膽而轉化為火邪,即肝膽郁熱,常會出現上火的癥狀,出現口干、口苦、脅痛、納呆、疲乏、抑郁等;
2、飲食不節:長期酗酒或過食肥甘、油膩的食物,容易積聚在體內產生濕熱之邪,濕熱之邪一旦侵襲肝膽,就會導致肝膽郁熱,常表現為面部紅熱、口舌生瘡、大便秘結等;
3、脾胃受損:脾主運化,即依賴脾的運化功能實現胃部消化吸收,一旦因饑飽失常、饑不得食等情況損傷脾胃功能,導致脾運化水濕功能異常,體內產生水濕之邪,濕邪積蓄日久可轉化為熱邪,進而出現脾胃濕熱。脾胃與肝膽密切聯系,可能會因脾胃濕熱導致肝膽郁熱,進而出現小便黃、大便秘結等癥狀。
針對肝膽郁熱而言,中醫一般采用疏肝利膽、清熱的方法治療,比如辨證論治后服用龍膽瀉肝丸、瀉心丸等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