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椎半脫位在積極治療后一周可能會好,但也有可能不會好,需要根據患者病情而定,建議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病情的好轉。
寰樞椎半脫位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頸部寰樞關節發生了脫位,可分為先天性及外傷性脫位,癥狀可輕、可重,輕者主要表現為頸項部的疼痛、頸椎旋轉受限,并且伴有明顯的疼痛,小部分患者也可以表現出張口困難,此時患者如果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比如佩戴頸托等,一般一周就能好。
但如果寰樞椎半脫位之后壓迫脊髓,引起相應的神經癥狀,如四肢麻木、無力、疼痛、走路行走不穩等,則提示病情比較嚴重,積極治療后一周可能無法恢復,可能還需要根據病情進行手術治療。
建議患者及時前往醫院脊柱外科就診,完善頸椎的CT、X線、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觀察寰樞椎結構變化及脊髓受壓形態、位置、程度、范圍等,然后根據病情行進一步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