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蟲咬后起的水泡一般不建議戳破。
蟲咬后皮膚起水泡是身體對昆蟲毒液或分泌物的一種過敏反應。水泡是皮膚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其可以將毒液或炎性滲出物局限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對周圍組織的進一步傷害,如果隨意戳破水泡,很可能會破壞皮膚的完整性,使得外界的細菌等病原體更容易侵入,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如可能會引發局部的蜂窩織炎、膿皰瘡等,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加劇、發熱,甚至可能會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
不過,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水泡很大,嚴重影響活動,或者水泡已經自行破裂,此時需要進行正確的處理,可以用碘伏等消毒藥水輕輕擦拭水泡及其周圍皮膚,然后用無菌紗布覆蓋,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如果被蟲咬后起水泡情況嚴重,如出現大面積水泡、劇烈瘙癢、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對癥治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可能會給予抗過敏藥物或者外用藥物來緩解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