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下肢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是指雙下肢動脈血管內皮損傷、動脈中層變性及脂類物質吸附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逐漸出現粥樣硬化性改變,并伴有動脈斑塊形成。這種病理改變多與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有關系,有繼發血栓、引起雙下肢缺血可能,一般需要通過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改善。
1、臨床表現:雙下肢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可能會引起血栓或血管狹窄,使患者出現雙下肢疼痛、麻木、發冷、間歇性跛行等肢體缺氧、缺血癥狀,如果動脈搏動消失,趾或足容易發生潰瘍或壞疽。最嚴重的情況是栓子脫落,并沿血液流動至心、肺、腦引起頭痛、頭暈、胸悶等癥狀,甚至栓塞肺動脈等重要動脈而危及患者生命;
2、治療方法:對于雙下肢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的患者而言,需要控制血壓,并且解除誘因,如戒煙戒酒、清淡飲食,而對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患者來說,需要積極遵醫囑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鹽酸二甲雙胍片、阿托伐他汀鈣片等進行治療。另外,此類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及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藥物進行抗凝治療。而如果雙下肢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引起血管明顯狹窄或引起栓子脫落,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比如在導管下溶栓、取栓等,也可以考慮在狹窄的部位植入支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