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C是肝細胞癌的縮寫,占原發性肝癌的90%,臨床上認為HCC的發生常與病毒性肝炎、黃曲霉毒素、肝纖維化等因素有關。
1、臨床表現:HCC起病隱匿,早期缺乏典型癥狀,通常出現明顯癥狀時已經是中晚期。常見癥狀如右上腹持續脹痛或鈍痛、進行性肝大、梗阻性黃疸,以及腹腔積液、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肝硬化征象。同時,患者也常出現進行性消瘦、發熱、食欲缺乏、乏力、營養不良等全身癥狀;
2、輔助檢查:甲胎蛋白(AFP)是診斷肝細胞癌的特異性標志物,超過400ng/ml即可作為診斷肝癌的條件之一。其他腫瘤標志物檢查還包括血清α-L-巖藻糖苷酶、異常凝血酶原、高爾基體跨膜糖蛋白73(GP73)等。此外,臨床中也常通過超聲、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以及肝穿刺活體組織檢查等病理學檢查幫助確診;
3、治療方案:根治性切除術是治療HCC的有效方式之一,BCLC0期和A期是手術切除的首選適應證,局部治療包括射頻消融術、微波消融術、肝動脈栓塞等。對于HCC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可通過肝移植達到有效治療,但已經出現血管侵犯或肺、骨等部位轉移者不宜進行肝移植。另外,對于晚期HCC患者,可以考慮藥物治療,如PD-1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靶向藥,及聯合局部TACE(肝動脈化療栓塞)術等;
4、預后:HCC患者若肝癌范圍<5cm,能夠早期進行手術切除治療,或癌腫包膜完整,分化程度較高,尚無癌栓形成,且機體免疫狀態良好,通常預后較好。若患者合并肝硬化,或已經發生肝外轉移、肝癌破裂、消化道出血等情況,則預后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