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銳濕疣不是梅毒,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性傳播疾病,建議及時就醫并遵醫囑治療。
尖銳濕疣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主要是低危型HPV,如6、11型等。發病時,外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長出單個或多個淡紅色小丘疹,質地柔軟,之后逐漸增多、增大,呈菜花狀、乳頭狀或雞冠狀疣體,表面濕潤,易出血,患者多無明顯疼痛或僅有輕微瘙癢。傳播途徑主要是性接觸,也可因間接接觸污染物品,如共用毛巾、馬桶坐墊而感染,但概率較低。梅毒則是由梅毒螺旋體引發,一期梅毒標志性癥狀是硬下疳,初為小紅斑,迅速發展成無痛性炎性丘疹,后破潰形成潰瘍,邊界清晰,基底硬如軟骨,多發生在生殖器部位,傳染性極強。其除性傳播,母嬰垂直傳播也常見。二者病原體、臨床表現、傳播路徑全然不同,治療手段也有差異。尖銳濕疣多采用冷凍、激光、外用鬼臼毒素等去除疣體,配合抗病毒藥物防復發;梅毒首選青霉素驅梅治療,需足量足療程。
日常護理,尖銳濕疣患者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內褲單獨清洗、煮沸消毒,保持患病部位清潔干燥,減少摩擦刺激,促愈合。梅毒患者治療后定期復查血清學指標,觀察滴度變化,性伴侶同治,治療期間戒酒、忌辛辣,增強免疫力,防復發與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