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膠體滲透壓是由血漿中的蛋白質所形成的滲透壓,在調節血管內、外水的平衡和維持正常的血漿容量中起重要的作用。由于血漿中白蛋白的分子量小,其分子數量遠多于其他血漿蛋白,故血漿膠體滲透壓的75%-80%來自白蛋白。若血漿中白蛋白的含量減少,即使其他血漿蛋白相應增加,仍保持血漿蛋白總量基本不變,血漿膠體滲透壓也將明顯降低。
血漿滲透壓包括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血漿晶體滲透壓,正常情況下,血漿總滲透壓是保持不變的。由于血漿蛋白不易通過毛細血管壁,但水和晶體物質可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當血漿蛋白濃度發生變化時,將改變毛細血管兩側的膠體滲透壓,毛細血管內、外的水或晶體物質就會進行轉換,來使血漿總滲透壓保持平衡。如當肝、腎疾病或營養不良導致血漿蛋白降低時,血漿膠體滲透壓會隨之降低,為保持血漿總滲透壓維持不變,組織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晶體物質)就會濾出,導致毛細血管處組織液濾過增多,從而出現組織水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