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腳腫一般不能一招消除,該癥狀可能是久站或久坐、扭傷、低蛋白血癥、腎病綜合征、心力衰竭等因素引起的,建議及時的進行針對性處理。
1、久站或久坐:
長時間站立或者是保持坐位不變的情況下,老人的靜脈血液瘀滯于下肢,并沒有及時回流到心臟,可導致靜脈壓力升高,形成腳腫癥狀。平時要避免久站或久坐,可以適當活動下肢,改善不適。
2、扭傷:
扭傷可引起組織發炎,進而導致的局部水腫,可以遵醫囑使用麝香壯骨膏、紅藥片等藥物來活血化瘀,或者是就醫進行按摩、針灸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3、低蛋白血癥:
老人營養不足可引起低蛋白血癥,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液體積聚,可使組織腫脹,誘發腳部水腫。此時可以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牛肉、雞蛋、魚肉等食物,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人血白蛋白、復方氨基酸口服溶液(14AA)等藥物進行營養支持。
4、腎病綜合征:
如果患有該疾病,老人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體液平衡被破壞,可能出現腳腫現象。老人應注意臥床休息,注意低鹽飲食,可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如纈沙坦氫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藥物來排水排鈉,減少復發和感染等并發癥。
5、心力衰竭:
如果患有心力衰竭,老人體內毛細血管靜水壓增加,或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可造成腳腫。老人要注意休息,減少體力活動,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臟的負荷,還要控制鈉鹽攝入,有利于減輕水腫癥狀。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利尿劑,如吲達帕胺膠囊、布美他尼片等,通過排鈉排水減輕心臟的容量負荷,對緩解淤血癥狀、減輕水腫有較明顯的效果。
恢復期間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戒煙、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