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前位與后位是子宮在盆腔內的位置,常根據子宮頸不同指向進行劃分,子宮位于盆腔中間,前方為膀胱,后方為直腸。子宮前位和后位在位置、受孕、經血排出、引發疾病等方面有一定區別,主要分析如下:
一、位置:1、子宮前位:如果子宮采取前傾位,如趴在膀胱之上,稱為子宮前位;
2、子宮后位:如果子宮采取后傾位,朝向直腸方向,稱為子宮后位。
二、受孕:1、子宮前位:子宮前位患者比較容易受孕,子宮頸向下指陰道后穹窿狀態,更加利于精子進入宮腔,從而促進精卵結合,易于受孕;
2、子宮后位:子宮后位與前位相反,子宮頸為上翹狀態,不利于精子存留,即使患者正常受孕,也可能壓迫腰椎。
三、經血排出:1、子宮前位:一般經血流出比較通暢,不易使身體出現疾病,但如果水平位過度前傾,就容易影響正常受孕和經血流出,而且痛經次數也可能增多;
2、子宮后位:大部分子宮后位患者經血排出正常,但如果子宮過度屈曲,也可影響經血流出,甚至造成痛經,如果經血流出長時間受阻,則容易增加宮腔壓力,導致經血逆流。
四、引發疾病:1、子宮前位: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痛經,但通常不易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癥;
2、子宮后位:如果子宮后位患者逆流經血通過輸卵管進入盆腔,則可能種植在盆腔腹膜或卵巢表面,并定期剝脫出血,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表現為卵巢巧囊或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結節,患者可有明顯痛經表現。查體可發現陰道后穹隆部位或子宮骶韌帶部位有觸痛結節,B超檢查可發現卵巢巧囊,可以給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特異治療,如遵醫囑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藥,比如屈螺酮炔雌醇片,還可以給予前列腺素抑制劑、米非司酮等藥物,必要時上曼月樂環等治療。如果藥物治療無效或癥狀過于明顯,則需進行手術治療,如病灶切除、全子宮切除,甚至全子宮加雙附件切除等。
臨床上很多疾病都與子宮位置有關,不管是子宮前位,還是子宮后位,都可能引起一些疾病,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切勿盲目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而造成嚴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