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機能不全指宮頸含纖維組織、彈性纖維等較少,宮頸峽部括約肌能力降低,使宮頸口呈擴張、松弛狀態,不利于胎兒生長發育。通常建議在孕14周左右,進行宮頸機能的評估,以保證胎兒健康。
懷孕后建議在14周開始,每2-4個星期做1次宮頸機能檢查,宮頸管正常長度,經腹測量為3.2-5.3cm,經陰道測量為3.2-4.8cm,經會陰測量為2.9-3.5cm。如果宮頸管的長度縮短到2.5cm以下,或者B超檢查宮頸內口擴張>1.5cm,這種情況則診斷宮頸機能不全。
如果診斷有宮頸機能不全,可能會增加月份流產的風險,早期發現宮頸機能不全并進行相應處理,能夠減少流產率和早產率。因此建議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配合醫生在孕14-16周進行預防性宮頸環扎術,保護胎兒。
如孕婦未作預防性宮頸環扎術,在妊娠中期排除臨產及胎盤早剝的前提下,體格檢查發現宮口已開張,甚至羊膜囊已脫出宮頸外口,除外感染、宮縮及其他禁忌證后可行緊急宮頸環扎術。宮頸環扎術后,妊娠達到37周或以后應拆除環扎的縫線。
綜上所述,宮頸機能不全可導致胎膜早破而發生流產,所以孕期應按時產檢,根據檢查結果采取對應處理措施。積極預防晚期流產、早產,是降低圍產兒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