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由于頸椎局部椎間盤退變、增生、老化以及局部骨刺而導致,會壓迫周圍神經或脊髓,導致患者出現手腳麻木的現象。除導致患者出現手腳麻木以外,還可能導致患者上肢放射性神經痛、雙下肢感覺減退、行走無力等四肢神經癥狀。頸椎出現骨質增生時還容易壓迫到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導致患者出現頭痛、頭暈等癥狀。
患者出現頸椎病壓迫而導致的四肢癥狀時,需要根據上肢和下肢的不同表現進行分型,在分型的基礎上再決定是否采用手術治療。上肢放射性神經痛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療,如使用布洛芬、塞來昔布等非甾體類消炎藥。對于已經影響到下肢行走的頸椎病,通常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無論患者采用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可以加用緩解手腳麻木的藥物,如甲鈷胺、腺苷鈷胺等,有助于修復神經髓鞘,緩解手腳麻木的癥狀。
除臨床治療以外,患者日常生活中還要積極進行頸椎相關鍛煉。如進行頸椎操或頸椎肌肉抗阻訓練,或游泳、小燕飛等,能夠使脊柱前后方的肌肉功能得到加強,避免神經進一步受到壓迫而導致癥狀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