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艾滋病皮膚腫瘤可見于面部,表現為大范圍異于正常皮膚的紅斑,表面干燥、粗糙。
艾滋病主要是通過性接觸、輸血等途徑感染了HIV病毒所致,以藥物治療為主。
癥狀艾滋病皮膚腫瘤可侵襲皮膚黏膜,引起卡波西肉瘤、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及鱗狀細胞癌等皮膚腫瘤,腫瘤可出現面部,表現為大范圍異于正常皮膚的紅斑,部分顏色較深,為暗紅色,表面干燥、粗糙,覆蓋薄層干皮。
艾滋病皮膚腫瘤面部紅斑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艾滋病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主要經性接觸、血液和母嬰傳播。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可以導致機體免疫細胞功能受損乃至缺陷,最終并發艾滋病皮膚腫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及鱗狀細胞癌等。
治療艾滋病皮膚腫瘤的抗反轉錄病毒治療是針對病原體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復制,重建或維持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艾滋病相關疾病的罹患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目前國際上抗反轉錄病毒制劑有拉米夫定、阿巴卡韋、耐韋拉平、利托那韋等。
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要定期進行臨床評估和實驗室檢測,以評價治療的效果,必要時更換藥物以取得抗病毒治療的成功。
[1]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23-227.
[2]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22-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