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脂溢性角化病多發生于面部,可由扁平疣狀斑塊逐漸增大為大疙瘩,表面有油脂狀鱗屑,患者偶有癢感,可通過激光或手術治療。
癥狀脂溢性角化病開始時可表現為略微隆起的扁平疣狀斑塊,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顏色由淡黃色、淺褐色至黑色,邊界清楚,可逐漸增大為大疙瘩,表面有油脂狀鱗屑,質地較硬且粗糙,多發生于面部?;颊叨酂o自覺癥狀,偶有癢感。
脂溢性角化病面部大疙瘩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脂溢性角化病常有家族史,被認為是和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有關的先天性疾病,一般發生于30歲以后。本病屬于錯構瘤,通常永久存在而不惡變,可認為是一種良性腫瘤,但極少數患者可發展為纖維上皮型基底細胞癌。
治療脂溢性角化病一般不需治療,必要時可用激光、液氮冷凍療法或電燒灼療法去除,皮損巨大而明顯時可手術切除。
[1]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197-198.
[2]樸永君.皮膚性病學.高級醫師進階.第1版[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6.381.
[3]方洪元,邢衛斌,張秉新,徐海環.實用皮膚性病手冊.第1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83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