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活動度140%,屬于凝血酶原活動度偏高。凝血酶原活動度是臨床常用的凝血功能指標,能較好地反映凝血因子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臟合成功能的情況。臨床上凝血酶原活動度參考值為75%-100%,數值低說明凝血功能差,出血風險高;數值高說明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存在血栓風險,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肝炎、心肌梗死等疾病,可引起人體的凝血功能障礙,繼而導致凝血酶原活動度偏高。
1、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主要與感染和惡性腫瘤有關,妊娠、分娩并發癥、手術、創傷、中毒或免疫反應等疾病也可導致。主要表現為出血、血栓栓塞、休克、各臟器功能受損。由于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誘發因素及臨床表現的嚴重程度各不相同,首要措施是對癥治療,然后再治療基礎疾病,消減誘發因素。早期可遵醫囑使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抑制微血栓形成;中期應適當輸注新鮮全血、新鮮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復合物;晚期可選擇氨甲苯酸、氨甲環酸等抗纖溶藥物以治療繼發性纖溶;
2、肝炎:大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臟內合成,當肝功能異常時,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臟腫瘤等,可出現凝血酶原活動度偏高,同時可能伴有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升高。常表現為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膩食物以及黃疸等??勺襻t囑選用還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劑等藥物護肝,病毒性肝炎可遵醫囑使用替諾福韋、替比夫定、拉米夫定、索非布韋等治療;
3、心肌梗死: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當發生心肌梗死時,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導致凝血酶原活動度偏高。需立即搶救,口服硝酸甘油,擴張冠狀動脈,并對于呼吸困難及血氧飽和度低的患者,可給予吸氧。
除了上述疾病外,女性經??诜茉兴帯⒂醒ɑ蛉苎约膊r,也會出現凝血酶原活動度偏高。此外,劇烈震蕩血標本也有可能導致結果誤差,出現凝血酶原活動度偏高,建議采集或送檢血標本過程中,避免劇烈震蕩。臨床上并不能僅通過凝血酶原活動度140%診斷任何疾病,建議及時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