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僅用于科普用途,為了保護患者隱私,以下內容里的相關信息已進行處理)
摘要:
53歲的葉女士,因左側鼻面部脹痛,伴左側頭部牽涉痛,無鼻阻及嗅覺減退,無流膿涕、涕中帶血,無頭昏悶,無眼球活動受限、視力下降、溢淚,通過體檢結果發現左側篩竇骨瘤。手術治療包括鼻內鏡下切除術、鼻側切開術、面正中掀翻術和顱-面聯合進路腫瘤切除術等。葉女士經無導航鼻內鏡下鼻竇骨瘤切除術相關治療后,對治療效果甚是滿意。
【基本信息】性別:女,年齡:53歲
【疾病類型】左側篩竇骨瘤
【就診醫院】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
【就診時間】2020年8月
【治療方案】無導航鼻內鏡下鼻竇骨瘤切除術
【治療周期】鼻內鏡下切除術、術后1月復查
【治療效果】經手術治療,術后無并發癥,手術治療效果顯著
一、初次面診
一個烏云密布的下午,葉女士感覺到左側鼻面部脹痛,伴左側頭部牽涉痛,自述左側鼻面部脹痛10天,無鼻阻及嗅覺減退,無流膿涕、涕中帶血、無頭昏悶、無眼球活動受限、視力下降、溢淚等癥狀。通過體格檢查結果為面部腫塊、畸形、面頰部膨隆畸形如外鼻、內眥、顴部、前額等處可因腫瘤侵犯而出現膨隆腫塊,若骨瘤經過額竇后壁或篩板向顱內發展,可引起顱內組織受壓,出現胸悶、頭痛、惡心、嘔吐等。鼻額管阻塞可引起額竇炎;向眼眶發展者,眼球向外、下方移位;向鼻腔發展者,可引起鼻塞。最終確診:左側篩竇骨瘤。
二、治療經過
通過醫院體格檢查以及各項身體指標明確診斷,經檢查報告結果可知葉女士左側鼻面部脹痛,伴左側頭部牽涉痛,無鼻阻及嗅覺減退,無流膿涕、涕中帶血,無頭昏悶,無眼球活動受限、視力下降、溢淚,再經過患者臨床表現基本判斷為左側篩竇骨瘤。
經影像學檢查結果為,左側前組篩竇見結節狀高密度影,邊界清楚。大小約1.6cm×1.3cm,突向左眼眶內側壁,內直肌受推移。通過術前檢查鼻內鏡,診斷為左側篩竇骨瘤以及左眼內直肌受壓。
仔細通過與葉女士家屬溝通治療方案,根據檢查情況相對嚴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建議采用手術進行相關治療,家屬表示積極配合治療。分析完手術治療過程中以及術后的優劣勢后,最后進行無導航鼻內鏡下鼻竇骨瘤切除術,該手術優勢是精準確定腫瘤部位,保留正常的黏膜和骨結構,避免面部瘢痕。手術為微創手術,視野開闊,無痛苦,一次性徹底治療,術后恢復期短,創傷極小,不需住院等特點。
骨瘤手術存近年來一直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應當參照國內外指南及專家共識進行相關手術治療,1.對于無癥狀者可觀察 (患者第一次就診自述無癥狀)。2.對于有癥狀者,應選擇手術治療(患者第二次以眼部癥狀就診,且患者手術意愿強烈)。
經過無導航鼻內鏡下鼻竇骨瘤切除術,手術進行非常順利,術后1個月到醫院進行復查術后癥狀及并發癥:左側鼻面部脹痛、頭部牽涉痛完全消失;無眼球運動障礙,無視力下降等并發癥等。鼻內鏡復查結果,各項指標均有所改善。
三、治療效果
葉女士經過無導航鼻內鏡下鼻竇骨瘤切除術治療后,術后生命體征平穩,為訴明顯不適。術后一段時間后相關癥狀均得到了改善,術后左側鼻面部脹痛,伴左側頭部牽涉痛減退。出院時再三叮囑不適隨診,定期復查等注意事項,術后一個月到醫院進行復查術后癥狀及并發癥,鼻內鏡復查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正常,對治療效果甚是滿意。治療費用大概10000元左右。
四、注意事項
調節生活節奏,保持積極樂觀、陽光向上的心態。
術后2-3個月可以口服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以長期控制鼻腔感染和過敏因素,注意鼻腔沖洗清洗、控制鼻腔感染和水腫過敏。
術后減少噴嚏的動作,因為鼻腔內填塞了大量紗布或是膨脹海綿體,經過度打噴嚏會造成鼻腔傷口和黏膜出血,所以盡量減少。
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注意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適當地防寒、保暖,避免反復地受涼感冒。
避免煙、酒等不良嗜好,飲食注意清淡,不能吃辛辣、刺激以及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以免避免造成鼻腔鼻竇黏膜充血腫脹加重。
五、個人感悟
鼻竇骨瘤一般是胚胎組織殘留,炎癥等原因引起。一般是由骨膜的胚胎組織殘留或異常發育所致,故多發于額骨和篩骨交界處,還可由外傷、炎癥引起鼻竇壁的骨膜增生而致。還可能是,篩竇氣房擴大至鼻竇內形成骨黏膜泡,經慢性炎癥引起的分泌物凝滯、結締組織增生和骨化而成?;颊呷舯话l現骨瘤,需到正規專業醫生處就診,以評估觀察或者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