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新生兒拉水樣大便時,主要呈黃色水樣或蛋花樣,其中可有未消化的奶瓣或黏液。
水樣大便為腹瀉表現之一,多與喂養不當或著涼引起的消化不良有關,也可能由腸炎引起。
癥狀新生兒拉水樣大便時一般起病較急,以胃腸道癥狀為主,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大便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黏液,有時可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
通常伴隨食欲缺乏,偶有吐奶或嘔吐情況,嚴重者可吐咖啡色液體。
水樣大便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新生兒拉水樣大便一般與消化不良有關,由于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機體及腸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由于喂養不當(喂養不定時、飲食量不當、乳糖不耐受等)或腹部受涼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腹瀉,出現水樣大便。
腸炎也可引起新生兒拉水樣大便,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大腸埃希菌、志賀菌等病原微生物均可通過污染的食物或飲水進入新生兒消化道,引起腸道炎性反應,破壞腸黏膜細胞,使腸液滲透壓增高并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水樣大便。
治療新生兒拉水樣大便時需及時補充水分,繼續按需喂養,避免新生兒脫水或電解質失衡,同時可適當熱敷腹部,促進恢復,一般消化不良引起的癥狀可逐漸緩解。
若新生兒表現出的癥狀較嚴重,需及時就醫檢查,明確是否由感染源引起。水樣便腹瀉者多為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如果未發生明顯中毒癥狀,一般不用抗生素,做好補液。
可使用雙歧桿菌、地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益生菌制劑,有助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定植和侵襲。
此外也可使用蒙脫石散吸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增強屏障功能,緩解腹瀉癥狀。
[1]王衛平,孫錕,常立文.兒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32-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