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髂骨呈扇形,是構成髖骨的三塊骨中最上端也是最大的部分。髂骨與骶骨連接形成骶髂關節,呈“L”形,位于骼骨后上方,由一個垂直向的“短臂”(垂直平面)和一個相對橫向的“長臂”(前后向平面)構成。骨盆帶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恥骨(后三者統稱為“髖骨”)組成。
髂骨位置圖
具體構成髂骨是構成骨盆的重要骨性結構,總體來說髂骨有兩塊,分別位于髖部的兩側,整個骨盆是一個環形結構,骨盆的后方中央是骶5和尾骨,與骶5相連的就是髂骨,髂骨向前與坐骨和恥骨融合成一塊骨頭也稱為髖骨。
主要作用髂骨的位置就是系腰帶下的那骨頭,髂骨中有重要的紅骨髓具有重要的造血功能,骨骼在人體中最重要的是支撐人體,有的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從髂前上棘向后約5-7厘米處,髂嵴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結節,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體表觸診把手放在髖部時可以感覺到弧形的髂骨上緣,就是髂嵴。手指沿著髂嵴稍向下方到達髂骨的前緣,能觸到一個骨性的突起,就是髂前上棘,是許多軟組織的附著點(如,縫匠肌)。在髂前上棘稍向下的位置,可以觸到另一個骨性突起,就是髂前下棘,股直肌的部分附著于此。沿髂骨后緣向下觸摸到的骨性突起是髂后上棘,也是軟組織的附著點。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常被作為評估骨盆帶位置的骨性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