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不傷陰的中藥一般有茯苓、薏苡仁、澤瀉等。
1.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因為其性味甘平,通過利尿,將水濕從小便排出體外,因此適當(dāng)應(yīng)用,既可以祛濕,又不會傷陰。
茯苓的禁忌人群為陰虛火旺者、氣虛下陷者。不良反應(yīng)有口干、尿頻、腹痛等。
2.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涼,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對于濕氣重引起的水腫、小便不利、脾虛腹瀉等癥狀具有治療作用,因其性味甘涼,利水濕同時不傷陰。
脾胃虛寒或體寒的人不建議多吃,吃太多可能會影響消化。孕婦、體質(zhì)陽虛的患者不宜食用。
3.澤瀉:
性味甘、淡,寒。具有利水滲濕、化濁降脂功效,對于濕氣重引起的小便淋漓、眩暈、水腫等癥狀具有治療作用,藥性甘寒,祛濕同時不傷陰。
澤瀉的副作用是腹瀉、引起肝損傷。老年人需謹(jǐn)慎使用,用藥期間不宜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除上述常見藥物外,還有山藥、玉米須、五加皮等,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yī),建議在醫(yī)生辨證論治指導(dǎo)下用藥,切勿自行服藥以免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