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口腔上腭密密麻麻像痱子,可能表現為上腭有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等。
此情況多見于鵝口瘡、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咽峽炎等疾病所致,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癥狀鵝口瘡、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咽峽炎均可表現為口腔上腭密密麻麻像痱子,但是具體癥狀有所不同。
鵝口瘡鵝口瘡可發生于口腔上腭,表現為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并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圍無炎癥反應。強行剝離后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無全身癥狀。
口腔上腭鵝口瘡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口腔炎可發生于口腔上腭,起病時發熱可達38-40℃,1-2天后出現成簇的小皰疹,直徑約2mm,周圍有紅暈,迅速破潰后形成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多個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有時累及軟腭、舌和咽部,伴有淋巴結常腫大和壓痛癥狀。
口腔上腭皰疹性口腔炎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常驟起發熱及咽痛,初起時咽部充血,并有灰白色皰疹,四周繞有紅暈,2-3日后紅暈加劇擴大,皰疹破潰形成黃色潰瘍。皰疹主要發生在咽部和上腭,患者感覺口腔上腭密密麻麻像痱子,有時見于舌,但不累及齒齦和頰黏膜。
口腔上腭皰疹性咽峽炎圖
圖片可能會引起您的不適,
是否繼續查看?
查看
病因鵝口瘡、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原因并不相同。
鵝口瘡鵝口瘡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于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類固醇激素的患兒常有此癥。
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口腔炎為單純皰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見于1-3歲嬰幼兒,在公共場所容易傳播,發病無明顯季節差異。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大都為柯薩奇病毒感染所致,多發生在夏秋季。
治療鵝口瘡、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咽峽炎在明確診斷后,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積極進行針對性治療。
鵝口瘡鵝口瘡患者可遵醫囑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或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溶液,亦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氟康唑膠囊等藥物進行抗菌治療。
皰疹性口腔炎皰疹性口腔炎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多飲水,以微溫或涼的流質食物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局部可遵醫囑噴灑西瓜霜,發熱時可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等退熱劑。
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如果發熱、頭痛,可遵醫囑選用吲哚美辛腸溶片等藥。存在咽痛可用各種喉片,如溶菌酶腸溶片,也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注射液、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等。
[1]王衛平,孫錕,常立文.兒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09-210.
[2]張文斌.急診內科學.第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6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