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出現黃色晶體小顆粒可能是衛生習慣不佳所致,但也不排除是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癤以及皮脂腺囊腫等疾病的表現。具體可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明確病因后進行針對性治療。
1、衛生習慣不佳:如果日常不注意個人衛生,長時間不洗頭,導致頭皮表面的油脂長時間堆積,并逐漸干燥、凝結形成黃色、小顆粒狀的晶體。一般沒有其他不適,可暫時不采取特殊的治療,日常注意定期清洗頭發后該現象可逐漸消失;
2、毛囊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化膿性炎癥,患者頭皮上可出現紅色毛囊性丘疹,周圍帶有紅暈,可逐漸軟化化膿,破潰并流出黃白色膿性液體,會干涸凝結成黃色小顆粒晶體。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藥物治療;
3、脂溢性皮炎:發病多與馬拉色菌定植、脂質分泌增多、皮膚屏障功能損傷等因素有關。患者頭面部可出現紅斑,表面可覆有糠皮狀脫屑,以及油膩性黃色結痂。需遵醫囑使用水楊酸軟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藥物治療;
4、癤:多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好發于頭面部頸部等部位。皮損初起為毛囊性炎癥性丘疹,周圍帶有紅暈,并逐漸擴展,可形成質地堅硬的結節,伴有紅腫熱痛。隨著疾病的發展,中央會變軟,頂部出現黃白色點狀膿栓,可破潰并形成黃色、黃白色晶體小顆粒。需在醫生指導下局部使用魚石脂軟膏、紅霉素軟膏等外用藥治療;
5、皮脂腺囊腫:當頭皮局部毛囊皮脂腺口堵塞,導致皮脂聚積并形成圓形、類圓形的囊腫,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囊腫中央有針尖大小的黑色開口,擠壓后可有黃白色或黃色內容物溢出,能形成黃色晶體狀小顆粒。需根據自身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采取手術切除治療。
一般建議使用溫和、刺激性小的洗護產品,清洗頭發時需要力度適中的揉搓頭皮,以去除表面的油脂、污垢,對保持頭皮健康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