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患者治療后還是頭暈,需對患者的病情重新評估,通常引發治療后頭暈的原因包括小動脈病變、小腦或腦干異常、動脈粥樣硬化、情緒影響等,因此需根據具體的誘因采取對癥治療,緩解患者的頭暈癥狀。
1、小動脈病變:抗血小板、抗凝等腦梗塞治療主要針對于大中動脈,若未處理腦部的小血管、小動脈堵塞、狹窄等情況,則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反復性頭昏,此時需加用丁苯酞軟膠囊等改善微循環的藥物,從而治療小動脈病變,促進頭暈等癥狀的恢復;
2、小腦或腦干異常:腦梗塞若波及小腦、腦干等平衡器官,且治療期間未經處理,則可能會引起頭昏、頭重腳輕、走路不穩等現象,此時應遵醫囑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鹽酸地芬尼多片進行治療,改善機體的平衡功能,緩解頭暈、頭痛等癥狀;
3、動脈粥樣硬化:部分患者在腦梗塞的基礎上,同時伴有廣泛的動脈粥樣硬化,在治療腦梗塞后,動脈粥樣硬化可導致遠端腦細胞缺氧,進而引發頭暈等癥狀,此時需口服倍他司汀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尼莫地平片等藥物,此類藥物可擴展腦動脈,使患者的腦部血流量增加,改善頭暈癥狀;
4、情緒影響:部分腦梗塞患者存在卒中后抑郁、焦慮等癥狀,由于情緒的影響,也可使患者出現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等癥狀,需服用鹽酸舍曲林片進行治療,并在生活中調整患者的情緒,從而緩解頭暈癥狀。
在進行腦梗塞治療后,出現頭暈應及時去醫院復查,采取腦部CT等檢查,并選用對癥的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期間應保證充足的休息,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同時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保持心情的穩定,避免頭暈的癥狀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