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是指肝的疏泄功能異常,郁而化火所致的一系列病理變化。胃火是指脾胃功能亢進,導致胃熱并化火的病理表現。肝火胃火同時存在可以表現為脅肋脹痛、目赤腫痛、頭暈頭痛、牙齦腫痛、腹脹便秘、口苦口臭等癥狀。一般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具有清熱瀉火的中藥進行藥物治療,可緩解癥狀,也可配合使用食療和針灸等方法輔助治療。
1、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龍膽瀉肝丸、藿香清胃膠囊、牛黃清胃丸、牛黃解毒片等,需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病情合理用藥,不可自行盲目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由于這類中藥藥性較苦寒,故不適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2、食療:日常飲食中可以適當吃些具有清熱、養(yǎng)陰功效的食物來改善肝火胃火的癥狀,常見食物包括芹菜、苦瓜、黃瓜、西瓜、西紅柿、綠豆、小米、百合、銀耳、雪梨等;
3、針灸:針灸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功效,對于肝火胃火具有一定的調理作用。針灸時常用的穴位有勞宮、照海、內庭、合谷、太沖、大敦等。
建議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清淡飲食,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多喝水,戒煙忌酒。同時還要規(guī)律作息,不要熬夜,避免房勞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