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牙齦的顏色是淡粉色,質地堅韌。牙齦邊緣較薄,緊貼在牙齒表面,吃東西和刷牙時一般不會出現牙齦出血的癥狀,牙周袋的深度通常在2mm左右。如果牙齦呈現鮮紅色或暗紅色、牙齦腫脹、質地變脆易出血,可能屬于病理狀態,通常由于牙齦炎、牙周炎、口炎、牙齦潰瘍等疾患造成,應及時就醫治療。
1、牙齦炎、牙周炎:屬于最常見的導致牙齦顏色改變的兩種疾病。由于口腔衛生情況不良,牙齦周圍和牙周袋內有牙石、軟垢和牙菌斑,對牙齦造成機械性刺激并釋放毒素,引起牙齦發炎,從而造成牙齦顏色鮮紅甚至變成暗紅色,同時牙齦質地變脆,牙齦紅腫增厚,牙齦中毛細血管脆性增大,導致咬硬物和刷牙時有牙齦邊緣滲血現象。臨床上對于牙周炎和牙齦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超聲波潔牙術、齦下刮治術、根面平整術以及牙周翻瓣術等;
2、口炎:常見于細菌性口炎,由于口腔黏膜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導致牙齦顏色變鮮紅。可以采用氯己定溶液、聚維酮碘溶液漱口,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3、牙齦潰瘍:牙齦潰瘍導致牙齦表面出現黃、紅、凹、痛等改變,牙齦黏膜充血泛紅,繼而出現黃白色凹陷潰爛,可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局部涂抹醋酸曲安奈德乳膏或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