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一般被稱為生地黃,具有清熱、生津和滋陰養血的功效,但對于脾胃虛寒或陽虛的患者來說并不建議使用,需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中藥中的地黃是來源于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的塊根,可以被分類為鮮地黃、干地黃以及熟地黃這三個種類。鮮生地味酸微咸性涼,有滋腎陰、清虛熱之功,可用于治療陰傷津虧引起的頭暈耳鳴、盜汗、遺精、腰膝酸軟、小便短赤以及目澀腫痛等癥。新鮮的地黃具有甘甜和苦澀的味道,性質偏寒,具有清熱、生津、涼血和止血的多重功效,也被稱為生地黃或簡稱生地,經過蒸煮和曬干處理的部分被歸類為熟地黃。鮮地黃一般用來做補液藥。生地黃被認為具有清熱、生津、滋陰和養血的特性,可以用來治療因溫熱病熱入營血、口干、舌絳或紅等癥狀,此外生地黃還可以緩解血熱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或崩漏下血等多種出血癥狀,以及熱病后期出現的陰虛發熱、內熱和消渴等陰虛癥狀。
不是每個患者都適宜食用生地黃,例如脾胃虛寒和陽虛的患者。對于有慢性胃炎和潰瘍病史的人來說,服用生地黃丸應慎重,否則易發生中毒反應。由于生地黃可能導致脾陽受損和胃氣受阻的副作用,這群人如果不加選擇地使用這種藥物,可能會出現食欲減退、大便稀溏、腹部脹滿和腹瀉等問題,此外對于有慢性疾病者,應慎用生熟地。服用藥物時,應避免攝入溫熱的食物,并且應避免食用蘿卜、蔥蒜和血制品。
